10月24日,在2025(第二十七屆)中國國際礦業大會“一帶一路”地學合作與礦業投資論壇上,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發布了《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25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。《報告》顯示,全球礦業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深,供需結構性矛盾不斷加劇,而科技創新、全球治理和綠色可持續又為礦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勘查開發方面,全球勘查投入、鉆探活動和大型采礦項目持續減少。2024年,全球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投入124.8億美元,同比下降3.3%;鉆探項目總量和鉆孔總數同比分別下降19.9%和15.3%。
供需方面,全球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持續增長,供需結構矛盾加劇。其中,能源礦產供需增幅放緩,整體處于緊平衡。大宗固體礦產中,鋼鐵供需雙降,供應過剩程度增加;銅供需持續增長,供應缺口擴大;鋁供需雙升,供應過剩程度減小;鋅供需雙降,轉向供不應求。戰略性新興礦產供需快速增長,均表現為供過于求。
市場價格方面,國際礦產品價格分歧顯著。其中,能源礦產價格總體沖高回落,煤炭均價較2023年下降超兩成;大宗固體礦產價格波動加劇,鐵礦石價格年內下跌超三成,銅、鋁、鋅價格略有上漲;戰略性新興礦產供強需弱,價格重心持續下移。
《報告》指出,關鍵礦產已成為各國國家安全和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資源博弈加劇全球關鍵礦產領域競合態勢。伴隨全球能源轉型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縱深推進,面向勘查大數據的AI技術、地球物理技術裝備和天—空—地立體遙感找礦技術體系等逐步完善,加速推動全球礦業向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升級。
《報告》呼吁,各國應加強關鍵礦產領域互利合作,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,破解全球資源困境,實現可持續發展,攜手構建礦業命運共同體。

您當前的位置:
關閉